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检测鉴定多结节肝细胞癌克隆起源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建立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LOH)检测多结节肝细胞癌克隆起源的技术并评估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胆外科进行手术的25例多结节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例,年龄(52.74±7.60)岁,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检测肿瘤结节微卫星位点缺失情况。利用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患者DNA的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并进行片段分析。随后,根据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检测的判断标准,将多结节肝细胞癌患者分为肝内转移组(IM)以及多中心生发组(MO)。最后,分析两组患者肿瘤在组织学特征、一般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以及生存时间上存在的差异。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对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χ2检验。结果8例患者被判断为肝内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IM组存在脉管癌栓的明显高于MO组(41.18%比25.00%,χ2=4.5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组的肝炎的G2~G4分期的比例小于MO组(0.00%比52.94%,χ2=6.6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的肝硬化等级低于MO组(37.50%比88.89%,χ2=7.4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则提示MO组患者的预后好于IM组(37个月比14个月,χ2=7.2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OH检测技术可鉴别多结节肝细胞癌的克隆起源,且可指导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
出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年03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4月09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