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居胎土与生殖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客家民居的围龙屋和五风楼中,均有一处称为胎土(或称化胎、花胎、花头)的所在),其位置在中轴线上的祖堂之后形如半月,高于祖堂地平。若其后无围龙屋,则呈士丘状;若后有围龙屋,则呈龟背状。据民同16年(1927年)《兴宁东门罗族旗谱》云:化胎,即在“龙厅以下,祖堂之上,填其地为斜坡状,意谓地势至此,变化而有胎息。”在祖宗的神龛下方或祖公厅后面的花胎上,都安有龙神,让其与祖宗一样,享受长年香火。“胎土”乃客家民居的“龙脉”和风水要点。其文化渊源十分久远,乃源自古代先民的生殖崇拜文化。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神州民俗》 2006年12期
出版日期 2006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