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引起的豚鼠血-迷路屏障损伤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噪声暴露前、后豚鼠耳蜗血管纹上表达和分布的差异,探索MMP在噪声破坏血-迷路屏障完整性中的作用以及广谱MMP抑制剂多西环素对血-迷路屏障噪声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噪声性聋提供参考。方法45只健康成年豚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4 d)、单纯噪声暴露组(15只,120 dB SPL白噪声每天暴露4 h,连续2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4 d)及噪声暴露+多西环素组(15只,120 dB SPL白噪声每天暴露4 h,连续2 d;腹腔注射多西环素50 mg/kg/d,连续4 d)。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荧光实时定量PCR等方法分析对比对照组、单纯噪声暴露组及噪声暴露+多西环素组豚鼠耳蜗血管纹上MMP-2和MMP-9的分布和表达差异。观察三组豚鼠血管纹上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变化,探索噪声损伤对血管纹的影响。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分析三组豚鼠听力学差异。静脉注射伊文思蓝,观察血管纹毛细血管渗漏情况在三组间的差异,了解噪声导致血-迷路屏障通透性改变的情况。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噪声暴露组与噪声暴露+多西环素组在噪声暴露后2 h听力改变无明显差异;噪声暴露后7 d、14 d和28 d,噪声暴露+多西环素组听力恢复明显好于单纯噪声暴露组(P值均<0.05)。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对照组MMP-2和MMP-9在血管纹上仅有少量表达,ZO-1呈致密线性表达;单纯噪声暴露组可见血管纹上MMP-2和MMP-9表达显著增加,ZO-1结构松散、不连续;噪声暴露+多西环素组血管纹上MMP-2和MMP-9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比单纯噪声暴露组明显减少(P值均<0.05),ZO-1仅出现少量破口,但整体仍保持致密的线性结构。血管纹毛细血管中伊文思蓝染料在单纯噪声暴露组的渗漏显著增加,噪声暴露+多西环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MMP-9引起的紧密连接蛋白结构的损伤可能是噪声暴露后豚鼠血-迷路屏障破坏的重要机制,多西环素可抑制MMP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血-迷路屏障的完整性,减轻噪声暴露导致的听力损伤。
机构地区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聋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聋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军委政治工作部原机关门诊部,北京 100120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