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特别是双侧浸润性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两侧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分析2008—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151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采用Log rank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等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病例数占同期乳腺癌病例数的1.2%(151/12 239),其中14.6%(22/151)的患者有乳腺癌家族史。患者年龄范围22~88岁,以女性为主,平均生存期42.5个月。106例为双侧浸润性癌,6例为双侧原位癌,39例为单侧浸润性癌、单侧原位癌。在同时性双侧浸润性乳腺癌中,组织学类型以非特殊型为主(84.9%,180/212),组织学分级以中分化为主(60.8%,129/212),TNM分期以Ⅰ期为主(50.5%,107/212);肿瘤大小以T1为主(68.9%,146/212),区域淋巴结以N0为主(61.8%,131/212)。分子分型以Luminal A样型(38.1%,75/197)和Luminal B样型(43.7%,86/197)为主;ER(78.2%,154/197)和PR(72.1%,142/197)以阳性表达为主,HER2以阴性为主(91.9%,181/197)。双侧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一致者分别为85例(80.2%)和75例(70.8%),肿瘤大小T分期和区域淋巴结N分期一致率分别为58.5%(62/106)和55.7%(59/106),分子分型一致率为54.9%(50/91),ER、PR、HER2和Ki-67表达一致率分别为83.5%(76/91)、76.9%(70/91)、89.0%(81/91)和59.3%(54/91)。其中双侧乳腺癌ER、PR的表达情况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双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数量最多、预后最差,两侧乳腺癌病理学特征倾向于一致;双侧乳腺癌ER、PR表达情况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即ER双侧阳性者预后最好,双侧阴性者预后最差,单侧阳性者预后介于两者之间,提示对同时性双侧浸润性乳腺癌均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的重要性。
出处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