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生活 丰富 农村学生的作文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 】作文再现生活,生活丰富作文。生活在农村的初中生,活动范围比较广阔,生活体验相对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描绘乡村生活,把乡村生活融入到学生作文中,那么,学生作文就会展现乡村生活的风景美,习俗美,人情美。学生作文内容就会丰富起来,学生的观察力、感悟力会得到提高。这样,学生收集真实的作文素材,以我手写我心,达到生活处处即语文,作文点滴是生活      【关键词 】 乡村生活  作文素材  真情实感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作文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厌恶写作文,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毫无真情实感;教师畏惧上作文课,作文课单一而缺乏指导,批改作文更是焦头烂额,苦不堪言。这样一来,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语言极度贫乏,情感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如此恶性循环,让农村中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生活无动于衷,更缺乏少年应有的想象力,造成写作能力的低下。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亟待关注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它关系到农村学生的未来与发展。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单就学生畏惧写作文这一点来看,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 :学生平时积累太少,脑海中储备的东西太少,一到写作,捉襟见肘。那么材料从哪里来,最直接的就是生活,在生活中观察,领悟,内化,然后用文字把生活表述出来,那就是作文。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 “ 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农村学生生活在乡村,乡村中的稻花飘香,燕子呢喃;袅袅炊烟,晚霞满天;耕田放牧,鸡犬相闻。 这些田园美景为什么很难进入学生的作文,关键在于学生没有体会,觉得很平常,没有发现其中的美。当他提笔写作时,往往把生活抛到脑后,胡编乱造,写作与生活完全脱节。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 “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给广大教师提出了目标,更指明了方向 :那就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写作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出处 《教学与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0年06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