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感性确定性原则和理性确定性原则之争。黑格尔批判“感性确定性”,费尔巴哈恢复“感性确定性”。马克思将感性世界区分为感性直观、感性对象和感性活动多个层次。他以感性活动即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历史总体”为基础,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重构感性世界。马克思的感性世界观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新型感性世界变成普遍物化的社会结构。感性世界一词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明确出现过29次,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出现次,可见马克思对于感性世界是给予一定关注的。感性世界是感性活动基础,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是唯物史观的基础。对于感性世界的关注在中后期集中出现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体现为唯物史观形成与发展。
作者 孙悦
出处 《知识-力量》 2018年1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