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哲学意义之阐释张远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在罗素看来,传统哲学家之所以提出诸多似是而非的哲学理论,乃是由于误解了语言的相关用法,被日常语言的表层语法结构误导。传统哲学家执着于主谓逻辑,将命题语句的语法结构当成命题的本质结构,而在罗素看来,命题的本质结构乃是其深层的逻辑结构,命题的逻辑结构与命题的语法结构并不必然一致,有时二者相符合,有时则不一致,而往往是不一致的,往往当二者不一致时人们就更易犯语言表达错误。例如,人们常常以主词的形式宣称不具有现实实存性的事物的存在,从而造成棘手的语义悖论;而且由于我们过于信赖主谓逻辑,就常常难免宣称“某事物存在”,从而视“存在”为主词的一种属性,而在严格的逻辑语句中,专名是不能与“存在”连用的,“存在”确实不是一种性质,它不能在严格的逻辑语句中充当谓词,罗素认为传统哲学之中关于“存在”的大量思辨体系大都犯了将“存在”视作谓词的根本性错误。在哲学研究与科学探讨中,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关于语言的混乱状况。
出处 《知识-力量》 2018年6中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9月09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