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药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西医学观点认为,针对临床收治的后循环缺血病例,实际上为一种非正常的相对缺血状态,但不管是对病例实施影像学检查或是分析其临床表现,均无法对此状态进行有效界定,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中医将本病引发的眩晕归属于“眩晕证”等范畴,以“风、火、痰、瘀、虚”为病机,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给予中药行辨证论治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本文先从本病的病因病机展开分析,并总结临床辨证辨治情况,包括气虚血瘀型、痰瘀交阻型、风阳上扰型、肾精亏虚型等,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出处 《健康世界》 2017年2期
出版日期 2017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