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治疗模式的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哮喘的治疗应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其控制水平类别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要为每例初诊患者制定哮喘防治计划,定期随访、监测,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修订治疗方案。以抗炎控制哮喘为主,采用最有效的最安全的用药方式,多要联合,减少不良反应,并且需持之以恒,长期规范分级阶梯治疗,那么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定会大大提高。当然现有的治疗仍有很多不足。规范应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井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使90%的病人病情得到控制,但仍有l0%的病人症状控制不满意,故对哮喘的继续研究十分必要,让我们共同期待美好的明天。[关键词]哮喘监测研究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为特征,因受凉感冒或遭遇诱发因素而发作,常迁延不愈,是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病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医学界关注的医疗难题之一。但近年,由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使人们对哮喘发病机理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变化[1]。随之对哮喘本质的认识和治疗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科学与技术》 2012年3月
出版日期 2012年06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