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文学”:在社会效应与美学合法性之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打工文学作为一种现象的产生,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但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是在底层文学的背景下,与精英作家的底层书写的合法性之争中发生的。它不但与底层文学一样,反对纯文学的狭隘的个人化写作,呼吁关注更广泛的底层民众的写作,而且也反对底层书写的精英作家高高在上、充满优越感的写作姿态。对作家底层身份的强调,使打工文学具备了稀缺性价值,与“和谐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相遇,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应。但另一方面,正是来自社会与政治过于强大的声音,掩盖了打工文学的艺术独创性。
作者 贺芒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学术月刊》 2008年第9期
出版日期 2008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