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真实的基础——《陕西省志·人物志》(中册)总纂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志书的生命是真实,而真实的基础是材料。材料对于历史人物传记的作者和编辑们来说,犹如建房之砖瓦木石,缝衣之针线布帛,做饭之柴米油盐。只有掌握和占有丰富又翔实的材料,才能写出或编出有血有肉的生动传记。然而,在大干世界里,伪造历史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主观和客观等诸多缘由误记和错记历史的事例亦非个别。所以说,不是所有搜集到的材料都能“拿来就用”的,都还有个考证、鉴别的问题。“考而后信”,的确是古代史家的经验之谈。郭沫若先生也说:“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和时代未能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要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十批判书》第2页)。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陕西史志》 2004年2期
出版日期 2004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