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贫困治理:运行机理与内核动力——基于“闽宁模式”的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闽宁模式”的成功,回答了“东西帮扶、贫富互助是否可以成功”与“贫富帮扶、共同发展的运行机理是什么”这两个现实问题.我国多年来持续的关于贫困治理的“宏观顶层制度设计+中观执行机制配合+微观政社集体行动”的系统性机理运行促成了“闽宁模式”的成功,而促使宏观、中观、微观的贫困治理的系统性运行的内在力量是“政党的现代化+政府的现代化+民众的现代化”.政党、政府与民众的全面现代化建构了一个推动贫困治理的内核动力场,形成了“上行的民心支持”与“下行的资源分配”之间的治理力量循环式互增路径.这个动力场不仅仅是贫困治理的动力场,也是我国国家治理全面现代化的动力场.这正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贫困治理中最应借鉴和学习的核心中国经验.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治理研究》 2018年6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6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