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红字》两个汉译本译者的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论诞生于20世纪70到80年代,它为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突破了传统的翻译研究等值观。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决定译者的翻译行为与策略。文章以目的论的三个原则为关照,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分析美国作家霍桑的成名作《红字》两个不同时期的汉译本的特色,从词汇、修辞和句子的翻译分析比较两位译者的决策,说明两位译者的译文都符合目的论的三原则。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出版日期 2017年08月1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