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符码镜像视域下的规训政治——新生活运动政治语境的“外儒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1934年2月19日,以《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宣讲为标志,蒋介石一手策划的新生活运动率先在南昌发起。从运动的发起到推行的整个过程都充斥着儒家印记,其政治语境的“外儒化”,即国民党政党舆论借助儒家理念光环和符号映射进行个人、社会、国家三维建构的镜像表达方式。国家权力的伦理化反向构造了权力的人格化,在内外交困之际,蒋介石选择发起新生活运动,其政治目的在于借助儒家伦理规训民众生活,在“外儒化”的政治社会化语境中,让民众通过道德自觉主动认可现存秩序,实现权力统治关系向道德顺从关系的转化。新生活运动的政治意义和“外儒化”表达形式,深刻地表明了国民党意识形态重构过程中的“应然”外相和“实然”样态的“形神分裂”,同时也预示着这场“新”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惠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4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