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兵文学对“人民”形象的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工农兵文学对人民的认知和形象的塑造,是从认识和描写"有缺点的自己人"开始的,之后是对"英雄人物"的重视;再后是对"人性"的认知和描写。"文革"十年,是对人民群众的虚假认知,和"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塑造。这一认知和描写,奉行的是"阶级性原则"和"推动力原则"。从中可以看出工农兵文学的人民性本质,和它的某种局限性。
作者 刘江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5年04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