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不见,是蝉非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一在小学教材中,有些文本颇为特殊。比如,袁枚的《所见》。它不仅出现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也出现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同一个文本,却被放在不同年级,分属于不同主题的单元,编者意图的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在我讲蝉时,有学生提到这首小诗。他问:为什么中国有大量的咏蝉诗,却没有蝉的科学文本?为什么西方有法布尔的研究却没有咏蝉的诗?这两个疑问指向不同,但都引起了我的语文教学认知冲突。那时,我正在研究重读经典的课题,里面有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我小时候学到的有些现代名家名篇始终没有淡出教材视野。
作者 钱锋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5年9期
出版日期 2015年09月19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 1曾玉蓉. .中国文学,2018-04.
  • 2许艳红. .教育学,2012-06.
  • 3许培育. .教育学,2017-12.
  • 4姚飞白. .教育学,2014-07.
  • 5. .学前教育学,2009-07.
  • 6程静. .中国文学,2000-01.
  • 7李济楚. .教育学,2018-09.
  • 8. .教育学,2011-08.
  • 9晴空;雷波(图). .学前教育学,2009-06.
  • 10韩宗宝. .中国文学,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