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及相关字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大徐本《说文·犬部》"■"字,段注将其所从声旁改为"壐",文献多省作"獮",后世相关文献对《说文》的引用亦多与大徐本不同,出现了"■""■""■""■"等形。出土及传世相关文献材料可证诸形实为一字之变。"■"见于战国秦玺,当为小篆所本。宋本《玉篇·犬部》之"■"为"■"之讹。《尔雅·释天》释文所引《说文》作"■"或"■",二者所从之"繭"实为"繭"之俗体与"壐"混同之后转写刊刻过程中产生的讹字。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励耘语言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15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